珞珈青少年齐聚“国际”舞台,共绘生物多样性蓝图——“模拟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校园峰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 2025/05/23点击量:

  2025年5月22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生命科学学院、附属外语学校共同主办的“生物多样性守护行动——模拟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校园峰会”在附属外语学校报告厅成功举办。该峰会由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国际组织发展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协办。

  附属学校党委书记朱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一飞,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丽,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化教授,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专项负责人来瑞,附属外语学校校长陈三军、副校长周一敏、副校长姚斯儒及教师代表、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代表、附属外语学校中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了本次峰会。

  峰会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成果为基础,旨在综合提升同学们在全球视野下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全球议题解决能力等,通过借鉴国际议事规则、结合主题实际,设置演讲、动议、提案、质询等环节,模拟国际组织讨论生物多样性议题的流程,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大会伊始,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代表12个国家科学家代表团的36名中学生和12名研究生党员,身着统一正装,高举手中的“国家牌”,步伐一致地进入会场,标志着峰会正式拉开帷幕。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一飞开幕致辞。她代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向师生们的前期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她也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今天齐聚于此共同探讨的核心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模拟国际舞台,学会从全球视角审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

  在演讲环节中,各国代表慷慨激昂、有理有据,有逻辑、有策略地陈述本国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立场。随后,他们结合各自国家的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磋商,并积极动议、提案、质询,在友好的沟通与交流中寻求共识。经过紧张而有序的谈判,各国代表们分成三组,分别提交了关于水生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决议草案。在此基础上,峰会决议最终通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武大宣言》。李文化教授和来瑞主任对代表们的精彩表现分别进行了专业点评。

  经过综合评选,最终评选出9位同学获得个人单项奖:最佳代表奖、最佳文件写作奖、最佳会议推动奖;12个代表团分获团体奖:最佳代表团、杰出代表团、荣誉代表团等。

  最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丽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峰会模拟的是国际舞台,培养的却是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新一代。她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持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责任的担当,在未来更广阔的舞台上,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不断前行。

  据悉,本次峰会历经一个月的精心筹备,围绕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已陆续开展八次活动,涵盖专题授课、主题讨论、野外实践等多种形式,还特别邀请了生命科学学院的赵华斌教授、徐新伟教授、龚燕兵教授、杜巍副教授等专家进行专题授课,从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为中学生们筑牢理论基础。同时,生命科学学院16名研究生党员和武大模联协会的11名同学们全程参与其中,既担任中学生的小老师,传授知识,又作为伙伴陪伴成长,为峰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杜巍副教授与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申报的《基于OECMs理念的武汉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参与机制建设》项目成功入选首批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华北电力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筹资项目资助计划”项目,本次峰会也获得了该项目的支持。

  本次峰会是武汉大学“大手牵小手,共育一珈人”党建引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一次创新性实践,以跨学段协同育人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大学生、中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锻炼同学们的全球胜任力。



撰写:易美玲

图片:王艺璇 武大外校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