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获批成立。实验室主管部门为国家教育部,依托单位为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实验室瞄准病毒学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病毒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解决病毒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同时围绕国家需求和人类健康,为病毒病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研究中,实验室研究团队奋力攻关,是最早鉴定新冠病毒的团队之一;在新冠病毒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病毒感染与致病动物模型的构建、病毒气溶胶传播风险评估、病毒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验室拥建有完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BSL-3、ABSL-3、BSL-4);与美、德、法、英、荷、日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主要研究方向:病毒发现与分子流行病学;病毒宿主互作与致病机制;病毒病防治与生物安全。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获批成立,依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2014年5月通过建设验收。2016年通过第一次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实验室立足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针对杂交水稻领域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和杂交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基础、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成立以来,针对杂交水稻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攻关,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及红莲型杂交水稻等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促进了杂交水稻产业升级。 实验室校内校外建筑面积约12000m2,拥有校内植物温室、武汉花山试验站、鄂州育种基地以及海南陵水南繁试验基地,总面积400余亩。 主要研究方向:水稻杂种优势机理;杂交水稻育性机理与种子学;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杂交水稻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生理生态
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梁子湖站)建于梁子湖牛沙咀小岛上,2005年获批为国家站。 梁子湖站围绕水生植物生态学的国际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战略发展目标及社会发展需求,主要开展水生植物分类与生态和湖泊生态修复研究,已经形成水生植物生态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生植物研究中心。 多年来,梁子湖站提出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水生野生植物名录并被采纳颁布;提出了全国湖泊治理“抓紧治‘小病’,分期治‘重症’,保住‘生态本钱’”的新思路,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后推动了国家启动全国良好湖泊保护项目。近些年,在云南洱海、湖南大通湖、江苏阳澄湖等多个湖泊成功恢复水生植被30万余亩,受到多方高度关注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水生植物分类学研究;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水生植物实验生态学研究;水生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水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
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获批成立,主要开展细胞稳态领域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生物医学研究基地。实验室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现有固定成员4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副教授10余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近年来,实验室成员在Cell, Nature, Science,Nature Medicine, Nature Cell biology, Mol Cell, Cell Metabolism, Immunity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并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一系列国家级课题。当前,实验室在引进高水平人才、承担国家重要项目以及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将为推进武汉大学生物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湖北省乃至全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细胞增殖和分化;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代谢。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专利培养物保藏机构。中心于1995年正式成为“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的布达佩斯条约确认的国际权威培养物保藏单位”(IDA),开始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要求与规范履行IDA的职责与义务。迄今为止保藏和管理的专利培养物已累计超过14000份,在全球48家IDA中名列第三。 2020年中心成为国家病毒资源库的成员单位,能开展各类培养物保藏和服务。目前中心分离、鉴定并发表微生物新属13个,新种82个;收集和保藏了模式种1500余个,标准病毒155株;收集、分离和鉴定动物(含人源)细胞系1200株、非专利培养物(微生物菌种、细胞系)32000余株;保藏的培养物总量达5万余份,在国内保藏机构中位居前列。已为2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利培养物保藏服务,同时还为国内30个省市区,10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培养物材料、培养物保藏及鉴定等技术服务,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
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1997年,200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总面积1911m2,现有教学仪器设备2269台套,固定资产总值1916.3万元,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数量充足,能很好地满足个体、细胞、分子等水平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的需要。 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基础型实验教学—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完善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中心将实验教学与野外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了神农架野外实习基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资助)和鄱阳湖野外实践基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资助),构建了立体化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结构。实习基地除对本校学生开放,还接纳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27所著名高校师生。
仪器设备共享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2006年,旨在促进全院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提高科学仪器使用效率。 中心针对生命科学研究多学科、多物种以及前沿交叉的特点,支撑生命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科学探索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优秀的技术平台。下设光学平台、组织形态学平台、质谱平台、生化与分子检测平台、基础支撑平台共5个子平台。现有实验室20间,总面积近1000㎡。管辖的设备共计近400台,其中价值超过4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49台,总价值超过7000万元。 中心秉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仪器服务实行网上预约制度,对校内外用户开放,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中心工作环境舒适,仪器技术状态良好,产出的实验结果协助院内外课题组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Autophagy,Plant cell等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论文。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