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为进一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术引领与育人育才深度融合,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基础医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三期“导师发展论坛”。

本期论坛邀请到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二级教授、发育源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汪晖以“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团队建设”为主题担任主讲嘉宾,论坛由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程连珍主持。

汪教授紧扣论坛主题,先以科研成果与管理经验为核心展开分享。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脉络,回溯不同阶段的科研历程,生动诠释了“勇立潮头、系统深耕” 的科研理念。谈及数十年潜心钻研的外源物发育毒性与胎源性疾病防治策略研究,她将科研心路娓娓道来,为在场导师们提供宝贵借鉴。

谈及研究生培养层面,汪教授难掩自豪之情。她介绍,实验室始终以培养“贯通式医学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让基础学习阶段的医学生,通过“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开展系列专业/技术培训”、“兴趣驱动的跨学科选题”、“培养批判式创新性思维”、“培养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等一系列扎实的培养,一步步成长为医学跨学科创新人才,指导的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都活跃于基础科研前沿与科技创新企业一线,近年在学术成果、专利申报、基金获批等方面屡获佳绩,成绩斐然。

在实验室管理经验分享方面,汪教授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制度体系与青年导师协同管理模式。她建立的“一批教授+一批青年骨干+一批研究生”模式,建立了具有极强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的交叉学科团队,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了新思路,至今已在“外源物发育毒理与胎源性疾病防治研究”领域指导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9项,2025年申报基金24项。
最后,汪教授点明导师自我提升对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意义。她强调,导师不仅要精进科研实力,更要注重教师团队培养,关注学生成长动态,以实现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与团队建设的平衡发展。

在导师交流环节,“如何平衡鼓励与批评”成为现场导师们讨论的焦点。汪教授精准指出,研究生培养需践行因材施教,依据学生性格特点,灵活把握鼓励、批评与指导的尺度。
论坛最后,程书记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肯定了汪教授的分享价值,号召与会导师们深入学习优秀研究生培养案例,总结先进经验,切实履行育人职责,共同构建系统化、有组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培育高素质科研人才贡献力量。
文字:梁明伦 刘铮
摄影:梁明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