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上午,电影《朱英国》全球首映礼在武汉大学人文馆隆重举行。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务贵,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惠小勇,武汉大学全体在校校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舒红兵,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王文森,鄂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徐艳国,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电影家协会主席陈敦亮,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驻湖北负责人和一线记者,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极目新闻、长江报业集团、武汉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关负责人和一线记者,电影《朱英国》主创团队,朱英国院士夫人及亲属,朱英国院士团队代表,武汉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以及师生、校友代表出席首映礼。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程连珍、党委副书记余丽、副院长谢志雄、副院长王坤,50余位教师代表和150名学生代表参与首映礼活动现场。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大学鄂州水稻基地,看望朱英国院士,并作出“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讲好以朱英国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爱国奋斗故事,由武汉大学自主策划、编剧、摄制的电影《朱英国》即将在全国公映。
首映礼现场,黄泰岩在致辞中表示,朱英国院士是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为祖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鄂州试验基地视察时,高度肯定朱英国团队做出的贡献。朱院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饱满的热情和强大的干劲投入工作,即使罹患重病,依旧坚守在育稻育人第一线,用50余年坚持不懈的执着奋斗,诠释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勇于担当。武汉大学自主拍摄电影《朱英国》并推动影片在全国公映,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大学鄂州水稻试验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讲好以朱英国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爱国奋斗故事,使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一代能够读懂典型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传承科学家精神,以昂扬之姿奋进伟大的事业。
陈敦亮在致辞中指出,电影《朱英国》根据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物遗传学教授朱英国的先进事迹创作,讲述了朱英国从一个贫寒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杰出杂交水稻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生动再现了朱英国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科研精神。影片情节生动、故事感人,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之作。影片《朱英国》既是献给武汉大学130华诞的一份厚礼,更是以电影的形式向以朱英国为代表的武汉大学科教工作者的致敬。
随后,全场观众一齐观看电影《朱英国》。影片选取朱英国成长与奋斗的二十年经历,以历史和当代两条线索相交织,两种影调相呼应,通过复调叙事和多重人物视角,深情讲述了朱英国从一个贫寒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杰出杂交水稻科学家的传奇故事,再现了朱英国矢志报国、心怀天下的赤子情怀,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他飘啊飘啊 飘出他的过往 在没有风的地方流浪”影片结尾,生命科学学院合唱团与电影主创团队深情合唱电影主题曲《没有风的地方》,全场掌声雷动,共同向这位“农田院士”致敬。
首映礼结束后,学校举行了“水稻候鸟 育种育人”映后交流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楚龙强主持。中央和地方的媒体记者1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并采访了有关人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朱英国的学术团队及学生、亲属代表纷纷畅谈观影体会。
谢华安肯定了武汉大学校方对于宣传先进人物的重视,指出朱英国的家国情怀、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缅怀,比电影所描述的还要令人感动和钦佩。朱英国院士杂交水稻团队成员朱仁山、胡骏等高度肯定了电影《朱英国》,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的重要指示,表达了朱英国院士的缅怀之情,介绍了朱英国院士未竟事业不断发扬光大的情况。
据悉,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定了“牢记十年嘱托 奋进科技强国”系列活动方案,集中观看电影《朱英国》就是其中活动之一。接下来,生命科学学院将组织“粮食安全靠自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鄂州、湖南、海南等水稻育种基地,湖南农科院、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水稻育种推广公司、相关省市农业管理机关等开展走访调研和实践研学,牢记殷殷嘱托、矢志科技兴农,弘扬“水稻候鸟”精神。
【观影感受】
胡骏(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副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英国院士学生):看完电影《朱英国》后,首先想到的是感恩。感谢学校深厚的底蕴和人文情怀培养了朱院士。其次想到了纯粹、干净。这部电影把朱院士品格高尚、心灵纯净、心系祖国和人民的纯粹描述得非常具体。朱院士为人谦和,一生艰苦朴素,不计得失,不慕虚华,没有名牌,没有手表,没有豪车,对待同事、朋友和蔼可亲,真诚友爱。每次出差,从不讲究,即便已经成为院士,也是坐经济舱、二等座。最后想到的是“悟”。这部电影需要不断地悟,通过每次观看体悟武汉大学的精神、体悟朱英国矢志报国的精神。朱院士曾说:“你对水稻有感情,水稻对你就会有感情,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有感觉。”朱院士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对水稻、对农民、对土地、对武汉大学、对祖国有感情。
彭蕾蕾(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虽未曾谋面朱英国老师,但他的精神却总被后人提起。最常听身边人念起的朱老师留下来的教诲就是“你对水稻有感情,水稻就对你有了感情”,“年轻人要有精神,要吃得苦,要为人民服务”,正所谓斯人已逝,其风长存,作为接班人,我希望自己能传承这些宝贵的水稻候鸟精神,挺膺担当,接续奋斗!
刘鹏(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求学伊始,朱英国院士就确立了为人民吃饱饭、为粮食保安全的理想。他带领武大师生数十年攻关杂交水稻,每年辗转三地育苗,是永远追逐春天的“水稻候鸟”。最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发“红莲”型杂交稻技术,为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生科学子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殷殷嘱托,以朱英国院士为榜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韩子萱(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看完《朱英国》电影,我对朱老师的事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记得他在电影里说到的“舍小家为大家”,做科研正是需要这种精神,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我们要深刻学习以朱英国院士为杰出代表的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潜心研究为科研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
孙征辉(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我有幸参加了《朱英国》电影的全球首映礼,并观看了这部由武汉大学自主策划、编剧、摄制的电影,看完以后我深受感动,朱英国院士出身于贫寒的农村家庭,一辈子都在研究粮食,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自觉将专业与国家所急相联系;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不为名不为利,为国家为民族舍弃了许多,这种爱国情怀和刻苦精神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这部电影是珞珈精神的传承,让我们感受榜样力量,作为青年一代奋发图强!
张好(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在影片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英国院士的家国情怀,他为科研、为教学、为国家粮食奉献终生。朱院士脚踏泥泞,俯身躬行,26个春节他不曾归家,只为将粮食研究做得更彻底更深入。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学习朱院士的不朽精神,发挥所长,实现人生意义。
柯思敏(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朱英国》以历史和当代两条时间线,讲述了一个贫寒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杰出杂交水稻科学家的传奇。“我有我的使命,你有你的使命,要一代一代人传下去。”朱英国院士为了水稻事业奋斗终生,这种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将水稻候鸟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赵逸舒(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水稻候鸟心系人民,科技报国鞠躬尽瘁。在看到朱英国院士舍小家为大家、为守护粮食安全奉献一生的事迹时,我深受震撼,大为感动。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大学鄂州水稻基地十周年,作为武汉大学“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实践队的队长,我将在实践中体悟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用实际行动为守护粮食安全贡献青春力量,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