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SARS冠状病毒方面的研究结果在病毒学和病原生物学领域主流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IF:9.079)在线发表(http://www.plospathogens.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pat.1002294)。该结果由我院现代病毒研究中心、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德银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完成,论文题目为“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SARS coronavirus RNA ribose 2’-O-methylation by nsp16/nsp10 protein complex”,共同第一作者为我院青年教师陈宇和研究生苏测洋,田波院士为作者之一。
武汉大学现代病毒中心由著名病毒学家田波院士创建,拥有当时全国高校唯一的三级生物安全(P3)实验室。在SARS病毒爆发后,该中心迅速开展了SARS病毒相关研究,其中郭德银教授研究组一直坚持研究SARS病毒的复制与致病机理,前期相关研究结果已经陆续在病毒学领域多种主流期刊发表,如Journal of Virology (Hussain et al., 2005)、PLoS ONE(Pan et al., 2008)、PNAS(Chen et al., 2009)。两年多前,郭德银研究组第一个发现并鉴定了SARS病毒复制至关重要的RNA加帽修饰甲基转移酶(N7-MTase),当前发表的工作主要聚焦SARS病毒RNA甲基化修饰和免疫逃逸直接相关的另一个甲基转移酶(2’-O-MTase),其功能需要由SARS病毒编码的两种非结构蛋白即nsp16和nsp10共同完成,其中nsp16为甲基转移酶的主体,而nsp10行使激活因子的作用,帮助nsp16结合甲基供体分子(SAM)和加帽的RNA底物。该研究同时解析了nsp16/nsp10/SAM复合体晶体结构,进一步阐明了SARS病毒2’-O-甲基转移酶的功能机制。该复合体结构的解析以及生化机制的揭示为研发抗SARS病毒新型特异性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有助于研制短肽或小分子化合物抑制该复合体形成,进而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与感染。该研究的成功也是多个实验室密切合作的结果,其中蛋白质复合体结晶与结构解析工作主要与南开大学刘新奇教授合作完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量热测定与本院梁毅教授合作完成,部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在赫尔辛基大学Tero Ahola实验室完成。
SARS病毒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自然界野生动物群体中还存在SARS样冠状病毒,SARS病毒再次爆发的危险依然存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发(emerging)、再发(re-emerging)和难以控制的病毒基因组一般都是RNA,例如艾滋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伊博拉病毒等。RNA病毒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形态,其复制过程与以DNA为遗传基础的DNA病毒和细胞形态生命形式有明显的不同,RNA基因组复制酶缺乏纠错功能,因此,RNA病毒变异率较高,容易产生抗药性或者是疫苗失去免疫效果,所以世界主要国家对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研究格外重视。我院研究人员在SARS病毒等RNA病毒方面的研究结果为揭示RNA基因组复制和RNA病毒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知识,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