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召开

发布时间 : 2012/09/03点击量:
  2012年8月29-30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省农科院承办,湖北省农业厅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水稻研究所是主办单位。本次会议聚集了全国水稻产业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业务骨干和权威专家,共200多人,包括包括朱英国、颜龙安、谢华安、陈温福等4位院士。此次会议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大学的高度重视,赵斌副省长和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创兵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会上,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中国水稻研究所傅强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方福平处长和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廖西元局长分别作了题为“红莲型杂交稻的研究与发展” 、 “超级稻‘三定’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水稻两迁害虫研究进展” 、“ 国内外水稻生产市场与贸易” 和“ 创新机制,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报告,代表们就水稻产业技术进行了交流探讨。另外还用一天半时间深入到武汉大学鄂州市东港村杂交水稻研究基地、华中农业大学鄂州水稻育种试验站、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宜城市水稻综合示范站、湖北省农业展示中心等示范基地考察各水稻品种大田生长和产量品质情况。武汉大学各基地水稻展示情况表现良好,与会代表赞赏有加。
  据悉,自2007年“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次,第一次在黑龙江佳木斯召开,第二次是在福建顺昌召开,第三次在江苏南京召开,反响很大。本次“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第四次大会。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内的武汉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均设立了多个岗位科学家,并在湖北省农科院、恩施州农科院、荆州市农科所设立了综合试验站。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单位之一,武汉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水稻研究工作,不断完善水稻研究设施,并大力开辟了多个校内外研究基地,拥有一支理论与应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长期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科研队伍。先后承担国家863、攀登计划、攻关、国家转基因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紧密结合的完整体系,实行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红莲型杂交水稻的选育方面,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繁殖程序,使红莲不育系大面积繁殖的纯度达到99.96%以上,实现了红莲型杂交稻产业化,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红莲型杂交稻组合每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以上,并出口到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新近选育的两系杂交稻两优234具有高产、优质和抗褐飞虱性强等显著特点,在大面积生产示范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课题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于2007年获得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文件,武汉大学申报的“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将与袁隆平院士领导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此举对于增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领先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本次会议,全国从事水稻产业的专家领导们互相交流学习,对于推动国家水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湖北水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