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1月9日揭晓,本年度该奖项分别由美国杜克大学王小凡教授和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拉曼教授获得。
王小凡教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并在当年举办的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赴美留学。1986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癌症生物学大家Robert A. Weinberg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被聘为杜克大学药理学和肿瘤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成为最早在杜克大学执教的华人教授之一。1998年成为终身教授,2003年晋升为正教授。
王小凡教授是国际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杰出科学家,他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肿瘤微环境等多个癌症相关领域做出重要学术贡献,尤其在TGF-β相关研究领域取得国际瞩目的成就。
王小凡教授在我国科教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咨询工作,他受邀担任中国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多次向教育部、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等建言献策,推动了一系列科教管理制度的完善。自2008年,他受邀担任国际同行专家评估组负责人,他牵头组织了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生命科学学科的国际评估,参与完成了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多个研究所的国际评估工作,为我国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学术评估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王小凡教授积极推动海外学者与中科院科学家开展实质性合作,他牵头组织海外专家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一起组建中科院——国家外专局“糖脂代谢与疾病研究”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海内外优秀人才“强强联合”的团队作用,提升了中科院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
此外,作为“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SCBA)主席, 王小凡教授还在提升华人科学家的国际学术地位及帮助国内学术机构遴选和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作为武大校友,王小凡教授多次回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设立于2007年,旨在表彰和奖励在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水平外籍科技与管理专家,促进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和“四个一流”建设,扩大中科院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自2007年至今,已有20位外籍专家荣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