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学院亮点工作回眸

发布时间 : 2017/10/24点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命科学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中央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瞄准“双一流”建设,以综合改革为契机,在党的建设、学科实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改革全面实施

为了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学特色、办学活力,学院积极谋划,群策群力,全面推进综合改革。2016年12月,学校正式和学院签署责任书,学院将在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层次人才队伍和薪酬体制、资源和保障平台等三个方面推进改革。

根据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学院选派53名本科生赴美国西南医学中心、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等国际名校或者境外进行交流访学和实习实践;选拔了两届16名名本科生进入4+4.5贯通式人才培养。在教师中实施“基本薪酬+考核薪酬+激励薪酬”的年薪制改革,有27名优秀教师进入A、B岗位试点年薪制,学院年薪制教师比例达到40%;对非教师系列实施绩效考核激励。对各实验室科研用房、水电有偿使用实施规范管理;加大对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植物温室、动物房等科研保障平台的建设投入。综合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既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更需要为民造福的信念、统筹兼顾的能力和春风化雨的智慧。

二、基层党建不断创新

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以基层党建为龙头,坚持党建与学院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狠抓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学院发展中的难题。

加强党建活力创新,开展分类指导,特色党日活动精彩纷呈。教工党支部分别组织到上海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中山舰、麻城烈士陵园、黄麻起义烈士纪念馆、新四军第五师司政部旧址姚家山、当阳襄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洪湖湘鄂革命根据地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干部培训班,开展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提高了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通过“烛光导航”、“烛光温暖”的两项特色党建品牌活动,把教师党支部和本科生党支部共建,离退休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共建,汇聚了强大的育人合力。2012年,“烛光导航”作为示范工程推广至全校施行;2015年,“烛光温暖计划”荣获武汉大学“活力创新工程”学生党建创新项目一等奖。2013年,学院党委获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三、 “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

十八大以来,学院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和要求,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国家社会经济重大战略需求,在人类健康、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汇聚优质资源,引进多位拔尖人才,凝聚一系列优势特色学科方向,产生了一批代表性成果。

近年来,学院先后引进优秀人才17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杰青3名,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匹兹堡大学、新加坡-MIT联合科研中心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了优秀青年人才13人,其中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人才队伍实力明显增强。

2017年1月,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017年3月,免疫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至此,学院对学校有贡献率的ESI前1%的学科数达到8个。2017年9月武汉大学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成为武汉大学十个入选学科之一。

四、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十八大以来,学院获国家973、863、重大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12项,年到账科研经费从6000万增长到1.3个亿,名列全校前茅;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其中单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SCI论文215篇,影响因子大于9的SCI论文48篇;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Biotechnology、Immunity、Cell Host & Microbe、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PNAS、Hepatology、Plant Cell等国际顶尖或权威期刊上,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省科技发明奖一等奖等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和湖北省创新团队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3个。

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5年获批立项建设;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2016年,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评估优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评估良好。学院作为学校唯一获奖单位荣获“2016年度武汉大学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先进集体”称号。

五、人才培养开花结果

2016年起学院开始实施生物类大类招生,推行贯通式人才培养改革,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命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本科生每年承担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25-30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和国外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15篇。多次在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中获得金、银奖。在湖北省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单项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综合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在首届“内蒙古大学杯”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1团队在2016年在湖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金奖,在全国电子商务专项赛中获优秀奖,涌现出一批“风云学子”、科技创新典范。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年均发表SCI论文160篇左右,生均1.6篇。论文平均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已达4.5。博士研究生薛愿超、季雄、张晓荣分别于2013和2014年连续在Cell发表3篇研究论文。博士生季雄获2013年度吴瑞奖学金。2012年以来共有133名研究生获得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博士生钟波和李颖的博士学位论文于2012和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8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积极搭建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信息网络等各类活动平台,推进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生科院合唱团23次荣获校金秋艺术节合唱冠军,极大的鼓舞了全体生科人和广大校友的爱校爱院热情,使艺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全院师生团结一心,不断奋进的五年。面向未来,学院将更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努力实现把生命科学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为武汉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综合改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命科学学院

二〇一七年十月九日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