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同位素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升科研人员辐射防护意识与规范操作能力,7月10日,生命科学学院在1106会议室举办“同位素管理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学院安全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联合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共同主办,安全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孙平主讲,同位素实验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20余名师生参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胥东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主任杨雪出席培训并讲话。

培训围绕“辐射安全”与“同位素管理”两大主题展开,内容涵盖辐射基础知识、应用场景、防护技术及实验室管理要求等关键环节,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在“辐射的基础知识”部分,结合同位素实验室常见核素(如³H、¹⁴C、³²P 、35S等),系统讲解了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区别、辐射的吸收限值、辐射的损伤类型(内照射与外照射的区别)等,帮助参训人员建立对辐射风险的科学认知。
针对“辐射的应用与防护”,培训结合实验室实际场景,重点解析了同位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如示踪实验、放射性标记),并强调“ALARA原则”(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核心地位,从操作时间控制、距离优化、屏蔽防护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同时针对意外污染(如液体泼溅、设备泄漏)的应急处置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为确保同位素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培训特别设置“同位素室管理要求”与“操作人员管理要求”专题。主讲人围绕采购审批(需经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储存规范(铅屏蔽柜、双人双锁、台账记录)、废弃物处理(分类收集、委托有资质单位)等环节,明确了“采购-使用-储存-处置”全生命周期的操作人员,强调个人防护装备(铅衣、手套、护目镜)的规范穿戴、同位素的标准使用,以及日常监测(个人剂量计、环境辐射检测)的必要性,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培训尾声,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胥东洋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同位素实验室是学院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辐射安全的高风险区域,“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他强调,全体人员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学知识”转化为“强意识”“严操作”,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环境,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仪器设备共享中心主任杨雪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同位素管理协同机制,定期开展检查与复训,确保实验室安全规范常态化、长效化。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紧贴实际需求,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操作指导性,今后将严格落实培训要求,以更严谨的态度、更规范的操作投入科研工作,切实筑牢同位素实验室安全防线。
(撰稿人: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