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匠心育人|优秀班级导师风采(四):罗婕——以学术之光启智 以人文之暖润心

发布时间 : 2025/04/01点击量: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盏明灯照初心。班级导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望者,是青春航程中的引路人。他们中,有人以科研创新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有人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倾听少年的迷茫与憧憬,有人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师者父母心”的深刻内涵。透过这些故事,我们触摸教育的温度,见证成长的力量,更读懂“导师”二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热爱。为弘扬立德树人精神,彰显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担当,学院学工办特别推出“躬耕教坛·匠心育人”系列专访,聚焦2023-2024年度优秀班级导师、优秀烛光导航师的动人故事。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而他们,始终是照亮学子前行之路的灯塔。本期,让我们共同走近2021级弘毅班班级导师罗婕。

班级导师简介

  罗婕,女,2021级弘毅班班级导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2014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2022年6月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22年6月获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主持多项国自然项目,曾获生命科学学院优秀导航师,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本科教学奖。罗婕老师现承担学院本科生《生物化学(下)》必修课程,《专业文献研读》选修课程,广受学生好评。

学术启蒙者:逻辑严密,展代谢宏图;细致入微,解文献精深

  在《生物化学(下)》这门以知识点繁杂著称的课程中,罗婕老师以科研者的视角为班级课堂注入活力。她将实验室前沿发现融入教学,将晦涩的代谢过程转化为生动的科学故事。从糖酵解到糖原代谢,从胆固醇代谢到能量调控,她总能用严密的逻辑串联琐碎知识,帮助学生在复杂体系中找到清晰脉络。

  不仅如此,罗婕老师每年都会为学生精心准备总复习课,梳理章节重点,锚定考纲方向。她的课堂从不生搬硬套,而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科学规律。在《生物化学(下)》结课后,一位同学由衷感叹道:“如果没有罗老师的讲解,我根本无法把自己看书时,认为是“一团乱麻”的代谢过程,放到能量物质调控的语境中去理解,也就无法领悟到代谢因动态而富有的无穷魅力。罗老师的教育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水到渠成,她让我相信,一切看似纷繁的现象背后,一定是简单的规律所支配的。”

  罗婕老师的授课水平与科研热情,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赞誉。在她的课堂上,学术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通向未来的一扇窗。

罗婕老师在翻阅《Biochemistry》(《生物化学》)英文课本,为同学答疑


成长陪伴者:将心比心,助生涯规划;亦师亦友,伴温馨日常

  面对课程难度升级、学业压力如山的现实,罗婕老师主动承担起“心理调解师”的职责。当班级同学因跟不上高强度学习节奏而掉队,或因对未来规划迷茫而焦虑时,即便科研日程繁忙,罗婕老师还是尽全力切分出时间,逐一倾听学生的困惑。在她的办公室里,晦涩的公式与实验数据暂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对话与共情的思考。“与罗老师谈心之后,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变得不堪一击,可以轻松解决。”一位受助学生如是说。这种润物无声的引导,让许多学生在自我反思中重拾信心,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更令人动容的是,罗婕老师将教育的触角延伸至课堂之外。在她的班级导师午餐会上,高数模型与生化实验不再是唯一的话题,“闲书”推荐、婚恋观探讨、甚至生死哲学的思辨,任何话题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当学生为学业焦头烂额时,罗老师会分享如何在科研间隙读完一本诗集;当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她会坦诚讲述自己如何在多重选择中找到平衡。这些看似琐碎的交流,恰如春雨般滋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科学探索需要燃烧激情,但绝非燃烧自己。”罗婕老师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让理性与感性交织,让学术与生活共舞。在她的陪伴下,弘毅班的学子们不仅学会了破解代谢通路的密码,更掌握了破解人生课题的智慧。

罗婕老师在联合团日活动上作总结讲话

罗婕老师在导师午餐会后与同学们合影

  四季轮转,芳华如歌。当毕业季的蝉鸣再度响起,2021级弘毅班的学子们曾习以为常的温暖,在离别倒计时中化作滚烫的眷恋:“罗老师的身影日常如空气般存在,直到此刻才惊觉,这般将学术火种与生命温度同时传递的师者,或许再难遇见。”她曾笃定地说:“虽然我很多时候也会焦头烂额,一大堆事情要去做,但你们的事情一定是我的priority(优先事项)。”她以“焦头烂额时仍留一盏灯”的执着,教会学生如何在方程式与人生方程间找到平衡。当骊歌响起,学子们终于读懂那句箴言的重量——“成才”是枝繁叶茂的当下,“成人”却是根系深扎的永恒。罗婕老师用四年时光证明:真正的好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这团火,既照亮科研探索路上的漫漫长夜,也温暖生命乐章中的一个个寒冬。



学生记者:杨 兮 赵逸舒

通讯责编:张雨晴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