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匠心育人|优秀班级导师风采(三):王琛——寓教于乐,守护成长

发布时间 : 2025/03/25点击量: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盏明灯照初心。班级导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望者,是青春航程中的引路人。他们中,有人以科研创新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有人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倾听少年的迷茫与憧憬,有人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师者父母心”的深刻内涵。透过这些故事,我们触摸教育的温度,见证成长的力量,更读懂“导师”二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热爱。为弘扬立德树人精神,彰显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担当,学院学工办特别推出“躬耕教坛·匠心育人”系列专访,聚焦2023-2024年度优秀班级导师、优秀烛光导航师的动人故事。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而他们,始终是照亮学子前行之路的灯塔。本期,让我们共同走近2022级3班班级导师王琛。

班级导师简介

  王琛,女,2022级3班班级导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2014年2月-2016年5月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资博士后,曾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与中国博士后项目,曾获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第五届“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王琛老师现承担本科生《动物生物学》理论与实验课程。

  一、课堂:在鳞翅与龟甲间唤醒科学之魂

  珞珈山的清晨,总有一缕光先落在教室里的玻璃缸上——那是王琛老师的“课堂助教”,一只小乌龟。当同学们翻开《动物生物学》课本,这只小龟便从标本图谱中“游”进现实,成为课程的活态教材。王琛老师以渊博的学识和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让书本中的文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班级同学都忘不了课堂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可爱的小乌龟“助教”,也忘不了课程群里有趣的小问答。

  生科院的同学们,虽然被生命过程的美丽与神奇深深吸引着,但在学习上,也常常感到一些困难,甚至有些枯燥。这是因为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同时还有着大量的专业术语与事实性知识,需要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和掌握。从单一的细胞到复杂的器官,从古老的圆口纲到现代的灵长类,从生物个体到群体生态,让刚迈入生物专业学习的同学难以抓住重点,对考试“望而生畏”。“考试不是知识的牢笼,而是探索的起点。”面对新生对庞杂知识体系的畏难情绪,王琛老师将实验室变成“生物盲盒”工坊。学生在解剖镜下游历昆虫复眼的几何宇宙,亲身感受“科学从不拒绝浪漫的想象”。

  二、成长:在迷茫的十字路口栽下青松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王琛老师是温暖的守护者。她用耐心和关爱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她都给予贴心的支持。她用温暖的陪伴为学生筑起心灵的避风港,让他们在成长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老师,学生物的尽头只能是试管吗?”在刚入学的班会上,同学们怀揣着的不仅有新鲜的憧憬,更多的是对于大学生活的各种疑问与不确定——学生物只能做科研吗?生物专业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的同学想继续做科研;有的同学想从事生物产业;有的同学想当一名生物老师……王琛老师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心声,挖掘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向各个方向尝试,告诉同学们“兴趣是推动人一生坚持所求的动力,实际成就与内心成就感的获得根源来自于兴趣”,“生命的疆域,远比教科书辽阔”,给予了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与人生发展中主动求索的信心与勇气。

  在职业规划的一对一谈话中,她如同手持多重光谱仪的引路人,深度分析同学具体的情况、兴趣、选择,并给出详细的建议,支持鼓励同学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努力攀登。王琛老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和独特的梦想。她说:“先扎根,再开花。无论是向下深耕还是向上成长,土地从不会辜负种子的选择。”

  三、守望:在海拔五千米处书写师者答卷

  王琛老师的朋友圈是个动态的自然博物馆,她专注于生态学与动物学领域的科研教学以及科普推广,数十年坚持在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守护高原生态和动物家园,为当地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奔走呼吁。在武大万林博物馆,她带领团队修复上千件珍贵标本,让接待逾百万公众的万林标本馆成为靓丽的科普风景线。班级群也经常上演科普小课堂,向同学们讲解为避免被鱼张开的鳃盖卡住而从脑袋开始吃的水鸟,拥有深色“泪痕”吸收强烈阳光帮助稳定视觉的高速选手猎隼,以及随时开启的认鸟问答。无论科研教学还是科普工作,无论是在校园之内还是在广袤自然,王琛老师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高海拔地区的艰苦环境,在野外科考的各种危险,动物行为与进化研究的经年累月,这些困难从未阻挡过王琛老师的步伐,在辽阔的草地、葱郁的森林、潮湿的洞穴,来自野外的第一手观察,最终都化作课堂上的鲜活案例,让同学们看到了不曾见过的隐秘之美。有学生问及科考艰辛,她笑道:“当我们发现地山雀新活动轨迹时,连呼啸的寒风都在为生命喝彩。”也正因如此,王琛老师的坚定与乐观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同学们,让大家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去尝试、更有毅力去坚持。

  窗外的樱花大道上,新生们正抱着《动物生物学》走向教室。王琛老师给玻璃缸里的小龟添了清水。她知道,当这些年轻的眼睛透过目镜观察世界时,将有新的生命故事在珞珈山萌芽——那是跨越讲台与旷野的传承,是师者用毕生热忱点燃的,永不熄灭的科学之光。



学生记者:张欣荣

通讯责编:张雨晴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