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飘香 融思政 促实践 正青春

——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开展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 : 2024/05/13点击量: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提升同学们的劳动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生命科学学院于5月12日举办了2023级本科生劳动教育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丽、兼职辅导员孙雨晨和2023级全体本科生参与劳动,储昭辉教授及部分研究生全程指导,大家共同收割了丰收的果实。

  去年10月,在储昭辉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学院门口各班实验田中种下11种小麦与20余种彩色马铃薯,10月播种希望,5月收获成果。

  劳动开始前,储昭辉教授在学院二楼报告厅进行了理论授课,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研发创新性的农业科技,在确保绿色生产的同时提高农业产量。同时,储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菌根在抗病、抗逆、促进营养吸收上的多能性赋予种子多效性,并鼓励同学们探索遗传与栽培的交叉领域,早日实现高产高值的吨粮目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播种后,在每个班级负责的试验田,同学们除了进行除草浇水的日常维护,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业余科研,测量小麦株高叶片数等并记录数据,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来分析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长势以其相关性状的差异。储教授在教育指导中肯定了同学们对试验田不懈付出的努力,也指明了农业种植需要品种和管理相结合,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丽总结并作动员,鼓励同学们将劳动教育与科创训练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趣味劳动引导低年级本科生体验科研、走近科研。后续学院会依照大家的劳动成果,为各班级颁发丰收奖、耕耘故事奖和田间科研奖。

  理论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跟随储教授来到学院试验田。根据储教授的示范指导,逐一对照不同品种小麦的穗部形状和植株的发育情况。同学们挥着镰刀,割断麦穗,根据品种进行标注装袋,高效率地完成了11种小麦的收割。看着自己曾经埋下的种子摇身变为金灿灿的麦穗,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此外,试验田中种植的彩色土豆也迎来了丰收。在储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豆,它们的表皮色彩丰富,有紫色、红色等,为试验田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劳作过程中,同学们在田地里还发现了蚯蚓、蜗牛、蚂蚁等多种生物,一起探讨了生物和小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于维护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基于实践,真知出于实践。储教授研究组后续会指导本科生,将收割的不同品种小麦用到科研之中,设计观察粒形粒色、穗粒数、千粒重统计考种实验,并且分析小麦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比例。基于实验成果,研究组会对小麦品种改良、小麦生长与发育、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营养与品质等方向展开研究。同时,本次种植小麦设置了丛枝菌根的变量,可以通过最终考种数据做下一步分析。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耕种与收获的辛勤与喜悦,更在储昭辉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深入理解了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同学们劳动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更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生动诠释。将劳动教育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更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与科研实践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在科研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孙雨晨 张子瑶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