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中央公布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彰结果,我院“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实践调研队获评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是全校唯一获此荣誉的实践团队。
实践队还获“武汉大学第十五届实践风采大赛特等奖”,项目调研报告获评“武汉大学2023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佳调研报告”。
“牢记殷殷嘱托,不负切切期望”——武汉大学“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实践调研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殷切嘱托,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大学鄂州水稻试验基地十周年之际,追随“水稻候鸟”朱英国院士足迹,先后前往湖北、湖南、海南等三省二十一地开展实践活动,赴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农村实地进行交流座谈与实地调研,共举行交流座谈会11次,参观学习15次,整理工作记录近20万字,制作视频纪实4部,实践事迹受到湖北日报、中国青年网等省部级媒体多次报道。
图1:实践队获湖北日报、中国青年网等省部级媒体报道
2023年7月2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鄂州水稻基地十周年当天,实践队来到鄂州基地,实地回顾“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殷切嘱托,怀揣习近平总书记期望,开启调研之旅感悟“国之大者”。前来考察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勉励实践队员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专业水平,沉下心做有收获的实践,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
图2:实践队在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鄂州水稻基地调研
走进政府机关,调查兴农政策
顶层设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实践队走进湖北,海南两省农业农村厅,与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座谈,了解两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农业相关政策推行情况。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万训提到,湖北省在推广杂交水稻种植、稳产增收方面工作成果显著。在进一步工作中,除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外,还将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致力推广水稻种植与育种技术,优化水稻结构,试点“稻鱼共作”等生态农业模式,吸引更多农业人才回乡投身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鹏向实践队队员讲述了海南省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进行大规模育种与战略性热带作物种植的重要使命。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中,海南省建立了完善的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在立体农业,育种技术创新等领域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图3:实践队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座谈
对话科研院所,直击农业“芯片”
科技研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点金手。为了解种质资源这一粮食安全“芯片”的研发近况,实践队先后前往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武汉大学南繁基地等多个科研机构进行调研。
调研发现,种质资源创新不仅追求更高产量,也追求更高品质,以期面向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各地实验室中已产出了抗病虫害,耐高温耐盐碱,低镉等多品种水稻,同时从稻米口感,气味等消费者关注的指标入手,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与实惠的选择。
图4:实践队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参观学习
探访种业企业,破解产业难题
市场主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桥梁纽带。为探寻种业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实践队深入国英种业、中香农业、中种集团、隆平高科、波莲科技等种业公司交流,沿着“育、繁、推、销”的脉络对种业产业进行调研。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各种业公司均坚持市场导向,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经营。部分种业公司以“育,繁”为主,应用研究发展迅速,成果多样,新一代育种技术方兴未艾;在新品种推广中,种业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发展线上线下多平台结合推广模式;种子销售相关公司注重品牌效应,以扩大知名度引领拓宽销路。
图5:实践队参观隆平高科关山基地水稻种植情况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种植现状
农田种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为调研水稻种植现状,实践队深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村、张家堰村、大邱湾村以及蔡甸区柏林庄村等农村进行走访与问卷调研,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水稻种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解决途径。
在道路两旁,不少田地无人耕种,长满荒草。实践队从农民口中得知,小面积耕种土地收益微薄,加之青年劳动力向村外流失,销售途径难觅,种粮积极性不足是普遍情况。
但实践队员也看到,当地农村正积极探索保护耕地、稳产增收新举措。李集村正尝试将零散的良田集中进行规模化农作物种植,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耕地。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或许将成为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破题新法。
图6:实践队在柏林庄村与当地农民交流
实践调研工作得到了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校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对粮食安全重大战略有了更深体会,进一步激发了科研兴趣,立志深度挖掘粮食安全科学问题,追随前辈脚步,汲取精神力量,将伟大水稻精神传承下去,以更加出色的成绩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负切切期望,以高水平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撰写拍摄:生命科学学院“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实践调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