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他自然付出的就多”
——梁瞳
2013届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已经尘埃落定。我院团队在比赛中凭借基于串联启动子(Tandem Promoter)和CRISPR系统的基因表达多级调控项目获得裁判团肯定,并最终如愿获得金奖。另外,由团队成员合力手工缝制的一只绿色兔子以其活泼可爱,健康环保等优点获得参赛人员的普遍赞赏,蝉联亚洲区最佳吉祥物奖。
带着对大神们的敬仰,我们在生科院科训室对其中四名队员做了赛后专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大神们的风采吧。
(贾——贾行星(10弘毅,队长) 杨——杨磊(10生基1) 王——王兆宁(11弘毅) 梁——梁瞳(11生技2) )
采访一开始,队员们做了自我介绍。
梁瞳在队伍里主要是做实验,负责一部分串联启动子的项目。在比赛时负责一部分PPT的讲解。她还谦虚地自称自己是一个比较呆、说话很直的人,是一个很可爱的学姐。
王兆宁是大一下才从药学院转到生科院的。据称他当时加入iGEM团队就是想要跟着学长学姐们好好“玩一玩”,在项目中一开始主要负责实验部分,他的工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全队的实验能顺利进行不会因为耗材耽误,在后期和另一位学长负责画海报、修改PPT,以及在比赛时讲海报。
贾行星在贺照人去美国后接管团队。在香港比赛中负责PPT数模部分的讲解,(梁补充:“就是全队的人除了贺照人都不懂只有他懂的部分!”贾:“我也不懂~”)他在正式开讲的前几天才接到这个任务,只在火车上看了第一遍,就很快进入了角色,最终奉上了精彩的全英文讲解!
杨磊经常在实验室和科训室两头跑同时做实验,他自豪地说:“科训室的门禁如果有出入记录的话,那我的刷卡次数肯定是最多的!”贾行星说:“他不在做实验,就在做实验的路上。”梁瞳夸杨磊的实验记录本做得非常详细,就连一个局外人看着他的记录本就可以把整个实验做下来,而且他写字也非常漂亮。
接下来,贾队长为我们简单介绍了iGEM比赛:“iGEM是一个国际性的,主体是大学生的,相互之间竞争交流的平台。2003年由麻省理工发起,2005年成为一项国际性的赛事,国内有一些队伍,如浙大、北大、清华等早期就参加了。武大到2011年才第一次正式参加,到今年有三年了,比赛也从刚开始全世界几十个队,发展到今年参赛队伍有200个以上。这200多个队伍又分为不同的赛区,先进行初赛,再到波士顿的麻省理工进行决赛。来自五大洲(除了非洲和南极洲)的队伍通过海报讲解、PPT presentation等环节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就是等比赛结果了。焦急地等待之后,有的队伍非常高兴,有的队伍失意而归,但不管怎样,参加了比赛队伍都很有收获。不仅仅因为努力了几个月,更因为iGEM给了你一个国际化的视野,会对你以后各方面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队伍参加这项赛事的原因吧。”
贾队长又给我们说了说他们的团队的组成经历:“从去年11、12月左右建队以后,就开始做初期准备了,当时的队长是贺照人。我们把队伍分成几块,每一个小队负责看某一年iGEM所有的项目,我们小队分的是2012年。三月份,院里进行答辩来决定最终做哪个项目。原本有三个项目,到了四月份,就定下来了一个院里最看重的项目。其他的项目中,有的人放弃了,也有人因为出国而退出。于是开始30多个人的庞大队伍后来只剩10来个了。五月份,我们正式启动做实验,这时候大家都加紧完成学习上的任务,准备投入实验。七月份,期末考试结束,大家就慢慢往科训室汇集了。暑假往往是iGEM比赛的一个重点,因为它完全是本科生自己做的,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有时间。这时候实验框架都打好了。到九月份,队伍的核心剩下的人数就很少了。
听到这里,我们好奇地问:“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如何把这么多人协调起来呢?”
队员们争先恐后地说,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词——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正如同没有故意安排,但细胞里的各部分依然协调工作。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什么人适合做什么。一天到晚大家都待在一起,深知彼此的想法、能力,有任务时,大家都会知道哪个人适合哪个任务,就会让适合的人去做,甚至他本人都没发现自己有这个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说iGEM是激发潜能的地方。
据介绍,今年的项目叫 Master of Regulation,是利用串联启动子(Tandem Promoter)和原核生物的CRISPR/Cas免疫系统中的Cas9蛋白的人工突变体dCas9(一个可以在RNA引导下特异识别DNA序列的蛋白),在大肠杆菌里构建了一套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精确多级调控的系统。
为了便于我们理解,队员们做了几个精妙的比喻:就像灯,本身只有亮和不亮两种状态,现在我们把它做成多级的——亮、更亮、再亮一点……甚至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的。或者说就像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可以通过滑动滑片来调节电阻,从而改变电流。而在这个项目中,dCas9就是滑片,串联启动子就是电阻丝,而基因的表达量就相当于电流啦。
我们从中大受启发,但仍有一个疑问,他们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的呢?
贾行星:“怎么说呢,一般而言,你听一个科学家来讲自己的研究,读文章显得条理非常顺,其实发文章发出来的或者做东西做出来的都不是那么顺利的。其实刚开始我们的题目并不是这个。但我们原本选题的实验结果已经被人家抢先一步发表了。于是临时换题目,而是经过许多曲折之后才定下来。”
梁瞳:“串联启动子这部分是跟整个部分不太搭调的,刚开始是我提前先做的,算是一个多余出来的项目。后来我们发现一开始的所有预想、主体实验都被人发表了。并且我们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就把我们的整体项目又整合了一下,所以串联启动子就当成一个基础,其他东西就往上进行延伸。”
王兆宁:“而且这也是我们队历来的一个传统吧,11、12、13年做的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不像是其他队那样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而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杨磊:“对,我们就是不缺少创意。”
说起创意,我们查资料时还发现他们获了一个最佳吉祥物奖。一提到吉祥物大家都笑了,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王:“我们一直不愿意爆料这个,因为这是很‘掉节操’的一件事。这也是一个相当富有创造力的事情。”
梁:“刚开始我们的实验设想是做一个新技术出来,那个新技术又好又快,反正是高效的一个意思,唐林仪学姐就说弄个兔子。然后她就是搞了一个兔子出来。”
王:“兔子跑得快!”
梁:“刚开始把它画得非常非常富有后现代感觉,它的耳朵是反着的,并且带着一个豹纹的领结。”
杨:“这是一个巧合……但它最初的版本是坐了一个胡萝卜,像火箭一样。”
梁:“它的眼睛上面有个齿轮,跟被人打了一拳一样。
杨:“然后越画越不像……”
梁:“另一位学长画了一个绿色的兔子,就是现在是贴在我们网站上那个忧郁的绿色兔子。唐林仪学姐买了一大块绿色的绒布,在火车上缝起来,直到到了酒店,临比赛之前还在缝。结果那个吉祥物在整个会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概因为我们是最早公布吉祥物的队,而且我们非常有心的刘杨学长设计了一个小传单,那上面有我们的队名、演讲时间、海报位置。我们让吉祥物去发传单,开幕式之前他就站在门口,毕竟是第一天嘛,大家都很兴奋,就都跑过去跟他合影。他非常郁闷,他带着那个头,穿着那个衣服,虽然妹子们左拥右抱,但他真的抱不到……”
杨:“妹子们也看不见他的脸……”
梁:“对!iGEM官方的摄影师也非常关注它,给它照了好多相。”
王:“那个首席裁判出来以后看到我们的吉祥物,就抱着它的脑袋亲了一下。摄影师直接给他们照了相。”
梁:“有天晚上有高桌晚宴,然后高桌晚宴之后就是吉祥物比赛,就所有队的吉祥物都上去展示自己,我们的吉祥物真的非常的放得开。”
王:“可以说我们吉祥物拿奖全亏黄波学长。”
梁:“一个非常瘦小的学长,真的非常放得开,就站在台上大喊:Do you love me? Are you ready? 就是这样,投票时我们手气也非常好,被选为前三名,由于票数一样,最后猜拳决定谁是最佳吉祥物。”
杨:“猜了三次,前两次是平,最后一次终于胜了。”
梁:“我记得我们当时的最佳吉祥物照相的时候,后来出了门等从我们酒店直达参赛地点的摆渡车的时候,所有的队员都非常兴奋。有种我们红了的感觉……这是香港比赛的时候。然后去美国的时候,美国的比赛没有吉祥物。地区比赛的时候会有一个吉祥物的比赛,我觉得真的是吉祥物推动了我们队在香港的名气。对了!我们队还有兔耳朵。唐林仪非常贴心的找了个兔耳朵发卡给我们每个人,于是就带着兔耳朵讲海报。”
我们听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得非常开心,忍不住问还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王兆宁笑着说:“那就剩下血与泪的故事了。”
梁:“杨磊和贾行星两位学长刚开始做实验非常拼命,7、8月是我们整个队的队员轮流撑着,我记得大家那段时间是一直在科训室睡的。8月份天气很热,他们只能早上抽时间回寝室洗漱,非常辛苦。”
杨:“记得最清楚的的是,原来我有一点轻微洁癖,自从在科训室里睡过之后,早上脸都没洗就可以去吃饭!”(真是全身心地投入了实验啊~)
梁:“有一次我早上八点来这里想做实验,刚好碰见他们两个起来了。我一进来就看见杨磊学长在边台上加样,以为他已经刷牙洗脸完毕甚至早饭都吃完了,就说:‘你起得好早啊!’然后我开始做自己的实验,结果九点钟时听到他抓狂地大喊:‘我脸还没洗,牙还没刷就开始做实验了,我要回去洗澡!’所以我在这儿盯着实验,让他回去了……”
王:“有时候,只有真正投身进来,才能感受到比赛究竟有多么的累,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不管结果怎么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因为你可以学到不止是一块奖牌,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们没有中途放弃,最后留下来的原因。”
梁:“其实我这个人是很难对某件事产生很强的感情的。在iGEM团队玩了一年,虽然对我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可能说退就退了,因为它真的像是一个家庭,尤其在大家奋力去做一件事情时,你会觉得这种经历非常可贵。”
杨:“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我们全程DIY的。大家会有一股凝聚力向着中间的某一个人——今年这个人就是行星。”
梁:“精神领袖。”(此处应有掌声)
说起血和泪的故事,队员们话又多了,有一次Wiki要截止了,大家借了湖滨某舍的一间房通宵修改,把原本住的人赶出去,从下午通宵修改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过得昏天黑地。瞌睡时别人可能一巴掌就扇下来了。曾严同学甚至累得流鼻血了,队员们纷纷表示回忆起来这个经历实在太可贵了,虽然很艰难但想起来还是非常开心的,如同回忆高三生活——因为我们爱过。
梁瞳表示自从参加iGEM之后,回宿舍是越来越晚了,基本和室友见不到面(卧槽==这就别写了),付出非常多,尤其是对各种考试也算是影响有点大。但是非常值得,真的非常值得。”
队员们介绍,这个比赛会在亚洲区先选三分之一去参加世界决赛。比赛给了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去锻炼自己。有的队也是想法非常好,但是最终就是没做成。没做出来并不是不努力,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iGEM毕竟是一个有规则的比赛,熟悉规则的人才能玩到最后,不熟悉规则的人就算他想法很好,因为不适合这个游戏场合,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这算是重要的一点。再一点就是,虽然从人数上看我们是个小院,但可以取得这么多成绩,这要归功于生科的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上进、全力以赴。这大概是我们最大的潜力。
当我们问起这次比赛是否会对日后他们的研究方向产生影响,贾队长表示这个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核心的东西会对你将来的看法产生影响,就相当于提前的博士培养,你全身心参与进来的话,以后你对自己的定位、职业规划都不会很迷茫。因为有些事你开始试过之后,后来会知道怎么做。
但同时,杨磊介绍比赛除了金、银、铜奖外还有些特殊的奖项:最佳Poster、最佳Model,最佳Wiki,最佳生物砖,自然生物砖,像这些就是在某方面做的很突出的奖。但我们今年没有的这个奖,我们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我们问有没有什么特别相对下面学弟学妹们说的话,把自己如何成功表达一下?
王:“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在做什么。说的实际一点呢,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做实验,好好学做实验。”
梁:“我对这个抱有非常大的热情。不仅因为它是一个独立创作的过程,而且中间真的可以收获太多友谊、关爱和经验。它会对你大学的经历,科研的经历,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要对得起你付出的时间,这个实验也会回报对得起你的东西。”
贾:“一句话吧,参加iGEM,真的是很值得追求的。No pains, no gains.真正付出的时间与精力,还是要有,不是很少,而是很多!”
杨:“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恋爱,不要像我们这样单身,感谢我生命中从未出现的女朋友,因为你的不存在才能让我专心的搞科研。”大家哈哈大笑。纷纷表示说不定日久生情在IGEM中也能找到人生伴侣。
最后,贾队长应我们的要求做了展望,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进化一样,一开始是觅食,后来就开始改造自然,开垦田地,驯化动物。在生物学中一开始我们只是发现现象、研究原因。而现在要做的不仅是知道,而是主动改造,通过生物实现自己的目的,生物本身没有这个属性我赋予它新的属性,这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一开始是被动看一下什么原因,现在是主动去造出什么东西。这正是我们今天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俨然看到这些iGEM大神光鲜亮丽的荣誉光环背后是努力的坚持、是团结合作的默契、是直面困难的勇气、是面对各种选择时的取舍……许许多多的因素共同促成他们在iGEM的舞台上挥洒汗水、辛勤付出,激昂青春,绽放光彩!学习他们的精神,我们,也将成为他们!
==================================================================
关于加入IGEM的条件:
要有时间精力,要学有余力才能参加这个比赛,否则得不偿失两边都抓不住。王兆宁说,时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责任感,是不是想为这个集体付出才是最重要的。欢迎大家一起加入IGEM,享受这个过程。明年是IGEM第十年,取消地区赛,所有队伍直接去波士顿加决赛,是极好的机会,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
关于放弃:
很多人走不到最后,会有很多人放弃,因为这本身是件很tough的事,这与考试不同,是你想象不到的另一种辛苦。考试是一个见效很快的事,有的课程复习两周就可以见到可喜的成绩。可这个比赛持续一年还多,要无时无刻想着,一个东西没做出来要重复要找原因。回报周期非常长,投入非常大,甚至可能没有回报。很多人都想做完这些事,可中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这是没办法的。iGEM比赛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队员选择了比赛,比赛选择了这些人。
关于招新:
大家都非常热情,对于大一采取科普态度,鼓励大二大三来参加。
记者 姬煜 郑桵辰 杨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