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学科认知”:一探神经元

时间:2017-08-19 14:21:06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由原武汉物理所(始建于1958年)和武汉数学物理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于1996年合并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建成为以核磁共振波谱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和数学物理研究为主,积极开展原子频标等高技术研发,同时致力于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型国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1月20日)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共享技术平台,承担着神经环路示踪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嗜神经工具病毒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已经建立了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的工具库,包括解析神经环路结构、功能的各类标记体系以及较完善的技术平台,已与国内外一百多家高水平实验室和著名医院开展了合作,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现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生物相关的的项目有973计划课题——灵长类动物脑细胞和神经回路的特异性光学标记、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标记和研究记忆相关神经环路的新技术新方法等项目,研究方法有利用噬神经病毒标记神经环路、电生理、光遗传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资源丰富、生物相关方面研究方向较前沿,方法较先进,故成为了我们实习的首要选择地。

 

实践期间,队员们主要集体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脑科学中心的各个实验室。

在实验室,我们通过观摩师兄师姐的操作明白了许多道理:从贴脑片的一丝不苟到夹老鼠的胆大心细,从鼠粮的气味难闻到脑区成像结果的震撼,从严谨的实验记录到工作时音乐的放松,我们充分地领会到了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和品质,也明白了任何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有着无数的汗水和鲜血。

轮到我们上手操作时,我们更加领会到了“看花容易绣花难”这句老话,无论是组化还是贴脑片,无论是固定还是注射,看着师兄的操作很容易,自己一上手就是错误典型,脑片贴破、老鼠夹不住是常有的事,调平注射器等等更是难上加难。

通过这五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同世间其他所有工作一样,科学研究工作也需要投入一百二十分的努力和专注,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坚守本心,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杜绝弄虚作假,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我们应当牢记。

7月17日下午,我们进行了免疫组化实验的学习体验活动。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在本次体验实验中,我们选取的材料是特定区域感染腺病毒的小鼠脑切片,在用一抗二抗进行完孵育标记后,我们又用DAPI对细胞核进行了染色,在镜下可以看到整个脑片轮廓,再根据组化的染色请况对特定区域进行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对免疫组化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从师兄师姐的实验操作与分析中,我们也体会到生物实验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缜密分析,力求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