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同学们在感受传统与现代手工艺术魅力的同时向身边的女性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敬意,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文艺部于3月8日下午,在生命科学学院筹办开展以“掐丝凝韵,绣彩流芳”为主题的三八妇女节掐丝珐琅、戳戳绣DIY体验活动。


戳戳绣
戳戳绣,也叫戳戳乐、墩绣,是一种简单又有趣的寻常手工,通过针戳的方式在织物上形成图案。因其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法以不同的创意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成为手工界的“网红”。戳戳绣还被称为解压神器,通过不停地戳戳戳,将所有烦恼统统戳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同时完成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一种传统工艺,属于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的制作有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等步骤,最终能呈现出华美的视觉效果。掐丝珐琅的色彩丰富多样,宛如彩虹般绚烂。各种颜色的釉料在金属丝的勾勒下,形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令人陶醉其中。除了观赏价值,掐丝珐琅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可以被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首饰、摆件和家居用品,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二、活动进行时
活动布置
生科院文艺部成员于3月8日14:30来到生科院完成现场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制作材料及工具的分发及摆放。南厅为戳戳绣活动室,北厅为掐丝珐琅活动室。

活动开始
活动原定于15:00正式开始,但参与者的热情早已点燃现场——多数人提前半小时便已抵达会场。在文艺部成员的引导下,参与者们依据个人兴趣有序领取了活动所需的工具材料,随后分别前往生科院的南、北厅就座。得益于活动前夕组织方在群组中发布的掐丝珐琅和戳戳绣教学视频,众人落座便迅速进入创作状态,偌大的空间里即刻充盈着此起彼伏的金属敲击声与绣针穿梭的韵律,手工艺制作的专注氛围在南北两厅同步蔓延开来。



作品展示

三、活动感想与收获
鄢红岚:这次制作掐丝珐琅的经历无疑给了我一个最难忘的妇女节。刚看完教程时,我还自信满满地觉得“看上去不难啊,应该一会儿就能做完吧”,但是真正上手了却发现并没有想象的容易。金丝很难完美地弯折成图纸上所需的形状,粘到底板上时总会“东倒西歪”;彩砂和胶的比例难以调和,点蓝时会一不小心“越界”……每一步都不能心急,必须沉心静气慢慢来。虽然最后的成品不是很完美,但是我很有成就感。在这个属于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我也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郭艺恬:昨天和姐妹们一起自学掐丝珐琅,真是段特别的妇女节记忆。没有老师带,我们就对着资料和视频一点点琢磨:怎么把细铜丝拗出流畅的花型,怎么调出浓淡刚好的釉料。原本以为没专业指导会翻车,没想到互相搭把手,硬是把牡丹书签做出来了!虽然花瓣掐得有点歪,填色时还漏了几处,但举着阳光下亮晶晶的成品,突然懂了什么叫“慢工出细活”。这场笨拙却真诚的手作体验,大概就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样子——我们这群现代女孩,用磕磕绊绊的尝试,把古老手艺捂出了温度。
朱雪钰:我参加的是掐丝珐琅组的活动,最大的感想是真的很放松很好玩!当我在捋不直的线、控不住的胶和"水多了放沙、沙多了放水"之间全神贯注地手忙脚乱时,只想着沉下心做好眼前的东西,学习的焦虑就一点露头的机会都没有了。毕竟此刻我眼前只是一块小木牌呀,它有什么能让人心浮气躁的呢?这是我心目中这个活动最大的惊喜。除此之外,掐丝珐琅的形式本身就很赏心悦目,哪怕我做的成品是抽象画风,金色丝线的描摹也自有一派古韵的雍容。策划运营这个活动的同学是天才吧……
四、结语
珞珈三月,生命科学学院以“掐丝凝韵,绣彩流芳”为主题,举办了一场非遗手工体验活动。八十余名学生通过掐丝珐琅与戳戳绣的实践,触摸传统文化的脉络。指尖缠绕金属丝线勾勒纹样,绣针穿梭布面编织色彩,书签与杯垫的创作中,既有传统工艺的严谨,又融入现代审美的巧思。活动借妇女节契机,以手作传递敬意,更以非遗为桥梁,让千年技艺在校园落地生根。珐琅的釉彩凝固匠心,戳绣的针脚记录传承——这场春日实践,让文化遗产不再遥远,而是化作可触碰的日常,于年轻一代手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