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学术科技节新生系列讲座之优秀博士生分享交流会于10月12日晚上7点在生命科学学院北厅圆满举行,本次交流会邀请到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光存教授课题组郭建平师兄为研究生新生分享了他在科研道路中的经验与心得。
郭建平,2018年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特等奖及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获得者,2018年1月在国际植物学科权威期刊《Nature Genetics》上发表题为“Bph6 encodes anexocyst-localized protein and confers broad resistance to planthoppers in rice”的学术论文。
交流会中郭建平师兄就“研究生阶段是否需要做科研”及“如何做科研”这两个问题为我们展开了本次交流。郭建平师兄强调研究生阶段是极其重要的一段学术生涯,千万不要把攻读研究生学位当成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事,而是将其作为一辈子值得珍视的求学经历,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体验研究过程的机会,同时也是今后在研究机构或是高等院校工作的经验基础。在如何做好科研这个问题上,师兄就自己的个人经历总结为良好的科研环境、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个人能力的锻炼和与导师及他人的和谐关系这五个方面。师兄特别指出,在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习能力着重体现在新知识及新理论的吸纳、他人经验的学习和交叉学科的认知等等方面,根据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并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除了闭门式的个人学习过程外,我们还需要非常重视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学会合作是科研的第一步,它将会引领你走向更大的科研舞台。
主题发言过后,同学们与师兄师姐进行了积极互动,大家纷纷就投稿期刊偏好、周期以及科研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咨询;当问到师兄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时,师兄坚定的告诉我们:“我认为做科研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执着、持之以恒,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质。”对此回答,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兄不仅在现场以宝贵的经验给出了满意的答复,还留下了联系方式供进一步联系和探讨。
通过本次优秀博士生经验分享会,同学们对科研的态度和如何开展正确的科研工作等问题都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大家表示这样的交流活动,能让刚刚开始步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同学们少走弯路,同时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地规划科研生活。
摄影:杨慈,文字:汪可馨
[打 印]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