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75后”!中科院院士!

发布时间 : 2021/11/18点击量: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武大“75后”教授宋保亮当选中科院院士。


  他也是湖北本次入选的8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今年46岁的宋保亮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1997年在南京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他又于2002年获得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博士学位,之后加入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诺奖得主Brown和Goldstein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宋保亮教授近照


  2005年,宋保亮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组长、研究员,在此期间,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资助,并担任科技部重大蛋白质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4年,武汉大学面向全球招聘生命科学学院等4个学院的院长,时年39岁的的宋保亮被选中,成为武大当时最年轻的院长。


  在武大工作期间,宋保亮同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金委创新群体的首席科学家,并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基金委“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


  “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乐于合作、重视人才培养,为我国脂代谢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汉大学相关人士介绍,宋教授主要从事胆固醇代谢平衡调控的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胆固醇合成的负反馈调控;饮食胆固醇吸收的分子机制;细胞内胆固醇的运输;新型降脂化合物的研发等。


  胆固醇,作为动物体内特有的神奇小分子,200多年前人类便已从动物胆结石中发现了它的踪迹。在全球人口超重比例持续增长、营养过剩性失衡愈益明显的当代,胆固醇又成为众多病患者闻之色变的代名词。宋保亮和团队通过多年矢志不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发现,为降脂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为医患带来了新的希望。


宋保亮教授


  2018年6月,《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了宋保亮研究组的最新成果,他们从人身上发现了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可以调控人胆固醇吸收,这一发现为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药物研发靶点。


  2020年11月,宋保亮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进食诱导胆固醇合成增加的调控机制。这项研究有助于认识人体胆固醇代谢的规律,并为治疗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奠定基础。


  业内人士介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人体的营养感应机制,还证明USP20可以作为新的降脂药物研发靶点,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将惠及全民健康。


宋保亮教授课题组成员


  宋保亮教授关于胆固醇代谢的研究成果,分别于2015和2020年两度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入选“国内十大医学研究”及“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影响力事件,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科学探索奖等一系列荣誉。


  据悉,2021年共有149人当选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共选举产生65名院士和25名外籍院士,其中湖北4人在列。中国工程院新增8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湖北也是4人入选。


  除宋保亮外,湖北其他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武汉大学周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宗余、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


  截至目前,湖北省共有两院院士81人。武汉大学两院院士总数为16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分别是李德仁、邓子新、龚健雅、舒红兵、朱玉贤、夏军、徐红星、窦贤康、宋保亮、周翔,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分别是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茆智、李建成、李晓红。



转自:珞珞珈珈

返回顶端